-
人口統計小知識: 202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和人口固定樣本跟訪調查的區別有哪些?
近期,國家統計局在全國開展人口固定樣本跟訪調查。小伙伴找到小編,詢問人口固定樣本跟訪調查與202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
連日來,在連城縣懷英園改造項目現場,工人師傅們采用多點施工的方式進行地面鋪裝、園林綠化等作業,全面加緊項目掃尾工作。
“這項目是連城認真落實中央關于烈士紀念設施規劃建設修繕管理維護總體工作部署,切實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烈士紀念設施紅色資源,大力弘揚英烈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具體行動。”連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陳曉南介紹說。
該項目獲得中央預算內投資800萬元,主要建設內容為新建革命英烈事跡展示長廊,紀念路,擴建紀念碑廣場,改造革命烈士(歷史)紀念館、展陳布館、智慧安防等,進一步完善懷英園功能設施、主體功能突出、人民群眾滿意的紅色文化教育傳承地。
紅色是連城的底色。這里是紅色圣地,著名革命老區、中央蘇區縣之一,毛澤東率紅四軍領導開展了著名的“新泉整訓”,紅色文化遺存資源豐富,列入國家級、省級革命文物名錄110處135個點,有可移動紅色文化遺存1855套2747件。近年來,連城縣高度重視紅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做好紅色文化挖掘保護、講好紅色文化故事,寫好文旅融合文章,讓紅色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深挖細護,守好紅色底蘊。連城多措并舉,構建全方位保護體系,切實加強紅色遺址和革命文物的保護工作。成立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縣長為第一副組長的連城縣紅色文化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全面加強我縣紅色文化研究宣傳和紅色遺存保護、開發、利用工作,推動全縣紅色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成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專家庫,為全縣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提供咨詢、論證、評審服務和專業指導;開展各級革命文物保護級別提升工作,形成了國家、省、縣、未定級的四級革命文物保護體系;編制完成《連城縣紅色文化遺存保護與利用專項規劃(2021—2030年)》《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福建段)建設保護規劃》等文件,以科學規劃引領保護方向;爭取各級革命舊址保護專項資金3095.48萬元,完成松毛嶺紅軍小道、戰壕,福建軍區二分區委機關舊址等35個不可移動紅色遺存的搶救維修,另有3處修繕工程正在緊鑼密鼓施工中,讓瀕危革命舊址重煥生機。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6月12日,在連城縣新泉整訓紀念館內,講解員深情講述著紅色歷史,游客們駐足聆聽,神情肅穆。
講好故事,擦亮紅色名片。連城縣堅持講好紅色故事,傳承革命精神,依托紅色文化遺存、革命文物舊址,讓紅色文化“可看、可聽、可觸摸”。將采陔公祠變身“中央蘇區紅色醫史展”,通過300余件醫療器械、文獻檔案,重現紅軍醫療事業的艱辛發展;江一真、張南生等革命先輩的故居,則以生平陳列展的形式,立體展現英雄人物的奮斗歷程,打造沉浸式紅色教育陣地。同時,連城縣與時俱進,創新傳播載體,拓寬紅色文化傳播路徑。收集、整理、編印《連城紅色故事》《閩西連城蘇區紅色標語》等文史資料;拍攝專題紀錄片《新泉十日》;開發《新泉整訓 古田光輝》等專題黨課,將紅色精神融入黨員干部教育;更以提線木偶、山歌民謠等非遺形式創作紅色文藝作品,讓紅色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融合賦能,點燃紅色旅游。連城縣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著力推進紅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創新“紅色+”模式,推動文旅產業提質升級。依托豐富的革命遺址和生態人文資源,精心設計主題旅游線路,串聯紅色遺址與冠豸山、培田古村等生態人文景點,讓紅色基因與綠水青山交相輝映,推出“紅色+生態”“紅色+非遺”等旅游路線。其中,“連城新泉紅色風情小鎮—朋口文坊項與年紅色公園(項南紀念館)—松毛嶺戰役遺址”精品線路,更是憑借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獨特的教育價值,入選福建百條紅色旅游線路。
賡續紅色血脈,繪就發展新畫卷。下一步,連城縣將結合實際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切實保護好革命文物,弘揚好革命精神,傳承好紅色基因,繼承好革命文化,促進連城紅色文化傳承保護發展工作再上新臺階。
記者:黃水林 馬慧雪
近期,國家統計局在全國開展人口固定樣本跟訪調查。小伙伴找到小編,詢問人口固定樣本跟訪調查與202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
主管單位:連城縣委宣傳部
主辦:連城縣融媒體中心
未成年專用投訴舉報熱線:0597-8923633
涉企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597-8935339